1/6状元扎堆清华经管 高分生涌向最有钱途专业

1/6状元扎堆清华经管 高分生涌向最有钱途专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作者:佚名

他又是个标志,状元‘扎堆’在专业选择上形成了一种导向,引导很多人‘应该’选择这样的专业。”肖鹰说。

  他所知晓的情况十分惊人,一些名牌大学昔日当家的文史哲专业,今天只有降分以求,才能勉强招满学生,更遑论吸引状元。

  “传统人文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有天分和智慧。我们发现,现在真正有这方面素质的,甚至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被埋没了。”

  肖鹰曾是一名状元。1980年,他以云南省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因为“它很适合我的性情”。同班同学中,至少有4位状元。1987年,当他报考北大美学研究生时,4个名额有100多人竞争——“我们是真热爱这个专业”。

  “我并不是说状元是最优秀的,而是说状元在哪儿‘扎堆’,哪儿就会有真正的优秀生源。当我们谈到状元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谈的是最好的一批学生。”

  肖鹰说,在国外,传统的人文学科人数也少,但都是最优秀的。“我们跟热门学科的生源差距不在于数量上。传统的人文学科应该是精英教育的,我不认为数量上应该和热门学科相比。”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多元化的,而且传统人文学科应该保持一种持续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在人数的多寡,而在被吸引者的素质高低,一定要令人有认同感。

  但从教之后,肖鹰发现,那些面试之际答曰“热爱美学”的研究生,入校之后,便再也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甚至常说,本科“由于某种原因”学了哲学。“好像是上不了更热门的专业才到这样的专业来。”

  他认为,高考状元涌向潮流性的热门专业,是在缺乏良好社会文化导向前提下的一种“被动”选择,是一种无奈的迎合。“我不是说这些专业不应该吸纳状元,但是所有状元都往那儿去,我认为不是个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在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什么专业更好就业、什么职业收入更高,成为学生的基本选择,肖鹰说:“这不单反映了社会需求的问题,更反映了当代社会年轻一代学生的价值选择的问题。这种价值选择的背后,是社会的价值导向。”

  “就像经济上过分追求GDP发展一样,文化教育上也追求功利性的东西。”他说,“我们现在不注重精神,不注重思想,甚至也不注重品位。”

  在这位教授看来,这将导致恶性循环,会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国家教育战略应当有意识地创造社会环境与积极的价值导向,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成为人文学科的继承人。“教育的决策者应该意识到传统人文学科的价值所在。”

  他还认为,高考笔试只是第一步的资格考试,后续缺乏真正的专业测试,也就没有真正的专业选择。“当前招生实际上是一种‘拉郎配’。”分数是前提,志愿是参考。状元先选,按分排队,分数决定论影响了人才更合理、更全面的选择。

  “我认为个人只要自由、自主地选择专业,都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应该形成一种机制,使这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应该有相当的人才吸引力。”

  基础学科遭到如此冷遇,有时候,教授们不但无力改变学生,甚至也不能影响家人。清华大学一位基础学科的教授告诉记者,自己刚刚成年的儿子今年秋季升入大学。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父亲说,早就发现“他肯定没兴趣选我这个专业”。

  对此,不惑之年的父亲既不愿干涉,也无法左右。他留给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苦笑。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最受欢迎的家教:退休教师接送孩子
·下一篇文章:杭州中考21日可查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news/099211245541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