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一)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二)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英文“I am sorry!”(很抱歉!)成为外国人相互沟通时的常用语。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

  (三)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

  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纾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80后女教师摸索独特教学模式 把“玩”引进课堂
·下一篇文章:中考作文突击训练的几种方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jsketang/14122716206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