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人民网  文章作者:佚名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即“第二代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倡导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共同富裕论”,实施五大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突出了以人为本,从而解决了“发展目的是什么”的问题。 不同的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发展的实践,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实现不同的结果。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的目的、发展的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等问题,从而为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全员育人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育人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师的创造劳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激励人”为出发点。

  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认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等问题,进一步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解决好在规范办学行为、校风师德、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思想。全面育人,是注重育人过程中显、隐因素对学生的多方面的影响,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去实施育人目标。显性教育中,强调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隐性教育中,则注意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含人文和心理环境)、学校的思想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去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全员育人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除了教学以外,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全员育人就是一种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班干、团干、优等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多种教育活动。

  培养人才是整个教育的基本职能,因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目前,大学的人才培养已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不但培养某一学科的人才,而且培养跨学科的人才;不但培养理论性人才,而且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规格日益多样化的同时,人才培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对于人才,本人认为,首先是“人”,其次是“才”,人是有德之人,才是栋梁之才。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但有才无德的人却很可怕!所以,“育人为本”还要加上“德育为先”。培养有才有德之人才,就必须履行好大学的第二个职能,科学研究,“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更好地育人;通过教学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提高科学水平。

  做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就需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重在全校教职工的育人意识的培养,全过程育人重在规范的日常管理和优良的服务。三育人工作要落到实处,而不能只是一种宣传或一种形式。我们学校的“三育人”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理想的情况,有待加强。全面育人的思想,就是要构建“整体育人”的基础平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下一篇文章:石门县一中“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news/09131027523932.htm